如何觀心《恆河大手印》

對初學者作心的教導時,念頭生起時,首先要教他研究觀察「那念頭是怎麼產生的?」例如心中剎那觀想金剛座時,要審察「是金剛座從那邊來到了這裡?還是自己的心去了那裡?」這當中就說到有個所觀想之境。

就初學者而言,還沒有學到這之後的口訣,也就是漸次地觀察:首先,「當念頭顯現時,看著念頭的本質。」然後,看「念頭去向何處?」但沒有談到接下來「念頭是否自然消失?」除了說到「念頭一顯現,看著念頭的本質。」之外,還沒有談到觀察「在那之後,念頭消散」。

而當熟稔大手印口訣時,自然地,顯現不會擾害安住,安住也不會擾害顯現。證悟「轉變、化現、分別三者,住、動、覺三者,全部都是大手印的同一體性」時,念頭顯現和體認二者便會同時生起。念頭開始顯現,如果受持實相堅固之地的話,念頭顯現和念頭解脫會同時,就是所謂「顯解同時」(顯現和解脫同時)。這點非常重要,和大圓滿所說相似。以此而說「無修」。

因此無論任何好壞的念頭顯現,不要對念頭做好壞的分別想。從念頭顯現起認識念頭,了達念頭本身,念頭的累積與消散是無意義,沒有真實本質的。念頭沒有最初由何而生起的根源,沒有現在住於何處的住處,也沒有最後滅於何處的滅處,像這樣審察生住去三者時,找不到這念頭。如是找不到時自己就能夠掌握這念頭、攝回這念頭,能自主的懾伏了念頭。

然後到了某一時刻,瑜伽行者無論有多少妄念顯現,這些念頭也會如顯現次第般而解脫,那就稱為「顯解同時」。當達到「顯解同時」的時候,無論瑜伽行者有多少紛亂的念頭,都會成為那樣多的法性助伴,所謂「法性的繽紛」就是如此。

未達到這樣的體認時,無論多麼多的念頭顯現,都會變成希懼、憂慮與執著,而成為「障礙的神變」。變成「障礙的神變」時,對瑜伽行者就會成為修道上的中斷障礙。先前已有的些許覺受會喪失,也會障礙未來好的覺受或證悟的生起。因此,想要責備念頭的過失時,必須瞭解念頭是法性的激勵,或者念頭是法性的力量,念頭是法性的化現。有多少對法性的體認,就有多少的了知念頭是法性的化現,所以說「念頭是成就」。

對「念頭的意義是法身」具切信,以及確信法性是最重要的根源,因此念頭就轉變為成就,成了瑜伽行者的助伴,念頭成了瑜伽行者法性的繽紛。

摘錄自尊貴的桑傑年巴仁波切的第一本中文著作《恆河大手印》

BOOKS ORDER「聞,,,言教系列」供請 登記表格」

http://lxi.me/dsf4g 

21度母灌頂開示全錄

 清淨自心的重要性

灌頂傳承

皈依與發心

灌頂正行的觀想──正確觀想本尊

灌頂正行──賜予身口意灌頂

結語,得授加持,保任加持

 

【開示第一部份──清淨自心的重要性】

這次在新加坡最主要的課程是《寶性論》,也是延續去年的課程繼續教授。但是在明天正式上課前,今天先給予「二十一度母」的灌頂。修行佛法時,有各種外內密的障礙,透過這個灌頂,能幫助抵御與平息各種障礙的侵擾。

我們可以透過世俗諦或勝義諦的方式來解釋度母,過去印度、西藏的大師們也對度母有多種不同的解釋。但今晚我不作太深奧的解釋,我們只需以最容易修持的角度來說明;今天我們要觀修的度母是綠色的,一面二臂,是各位平時唐卡上可看到的。

輪迴的根本是無明,由無明產生二執(能執、所執),由於二種執著,因此我們在輪迴當中感受各種身心的痛苦。

自己造的業因與煩惱,其業果將由自己來領受──這是自然不變的法則。佛陀曾說:「業異熟是不可思議的。」由此可知,我們因為具備了二執、妄執與煩惱,因此我們會感受到各種的苦報。

從修持的角度來說,由於輪迴的根本即是無明與我執,因此,出離輪迴的唯一方法,即是透過開發無我的智慧,來消除我執。在我執尚未消除前,我們將無法出離痛苦,也無法消除障礙。

如果一個行者,不注重開發無我智、空性的禪修,相反的又在造作更多落入輪迴的業,但同時又想祈求本尊佛菩薩加持消除障礙,這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各位應該多禪修無我的智慧,多思惟萬法的實相,藉此降伏我執與煩惱。同時,多觀修唸誦本尊和咒語,並接受灌頂,如此才有可能消除外、內、密的障礙與痛苦。

很多佛弟子自己不真修行,只在表面上到佛堂點點燈,燒燒香,禮拜一下,然後祈求佛菩薩保佑,消災消難,好像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佛菩薩的身上,自己卻什麼都不作。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行為。

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中清楚記載著,他曾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相信這不是隨便說說的。如果我們以為離苦得樂、成就佛道那麼容易,只要燒燒香就可解脫的話,那過去佛陀也不用那麼辛苦、花那麼長的時間淨除罪障,積聚資糧了。

佛陀曾開示過四句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雖然說佛教當中有不同的宗派,有無量的法門與義理,但是萬法的精髓就是這四句話而已──不作惡,多行善,其根本在於修心──自淨其意。

所謂修心,可以從深奧的義理上來說明,也可以從平易近人的日常生活中來實行。而最主要我想強調的是,各位如果具備了清靜的修持動機,並且掌握正確的修持方法,那麼無論修持任何法門,都將得到效益;如果這兩者不具備,修持佛法只會讓自己更加疲累而已。

何謂修行呢?指的就是修正自己的心,匡正我們的起心動念。身、口的行為還是其次。過去高僧大德們都說:「心如同國王,身、口如同僕人。」我們若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心,總是散亂在惡習與煩惱中的話,那麼就算再做更多的苦行,想要看到成果也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今天,依靠度母的大悲加持力,與各位清淨的善心和對佛法正確的了知,相信各位將能得到加持,一切障礙也得以平息。

【開示第二部份──灌頂傳承】

此儀軌是由馬爾巴大譯師傳承下來。簡要的說,此法最早由印度的金州法稱大師,傳給阿底峽尊者,之後傳予馬爾巴大師。因此,此法的傳承極為殊勝。而我是從頂果欽哲仁波切得到這個灌頂的。

有關二十一尊度母的不同的名號、相貌與功德,我會在最後一天給予簡要的說明。相信對於常修度母的弟子來說,會有一些幫助。

【弟子跟隨上師唸誦皈依與發心文】

若無皈依,就不算是佛弟子,此人無論接受任何灌頂、觀修任何本尊或修持任何密法,由於不具備皈依的基礎,任何修持都將不如法。

皈依分三種:第一外皈依──指皈依佛法僧三寶。第二內皈依──皈依上師、本尊、護法三根本。第三密皈依──皈依法身、報身、化身。在某些高深的密續典籍中則提到,密皈依是指皈依脈、氣、明點。

第二,發菩提心。發心的有無能夠判定一個行者是屬於大乘,或是小乘。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就不算大乘行者。因此,各位在接受灌頂前,一定要皈依與發心。

現在我們觀想度母端坐在自身前方虛空當中,祂是一切外、內、密皈依的總集,至誠向她作皈依,並跟隨唸誦皈依與發心文。

【灌頂正行的觀想──正確觀想本尊】

金剛乘教法當中強調,一個行者若執著自己還是凡夫身的話,將無法得到本尊的加持。因此,在金剛乘的儀軌當中都有文句提到,要觀想自己的身口意三門與本尊的三門無二無別。針對這一點,有必要再多做說明。

所謂「觀想自己即是本尊」這句話的含意到底是什麼?是否指說「觀想自己這個血肉之軀的身體突然變成綠色的,一面二臂,如同唐卡畫上的綠度母呢?」究竟上來講不是的。「觀想自己是本尊」這句話,可從世俗諦與勝義諦兩個層面來說明。

首先「世俗尊」的修持來說,密乘提到一句話──淨觀本尊。意思是每尊佛菩薩,祂的不同形象都有其殊勝清淨的象徵意義。例如度母為何右手作施願印?為何左手持蓮花?還有為何不同本尊有不同的顏色?事實上,這些細節都在展露「勝義尊」的本質。

從更深的層次來說,任何本尊的觀想,只是心的顯現幻化而已,其本質都是空性,沒有實質存在的。

由於凡夫不淨的妄念太多而且太強烈,因此金剛乘開示出不共的法教──透過淨觀本尊與壇城的方便法,來降伏這些熾盛的分別妄想。

對於初學者來說,無法一開始就明瞭證得「勝義尊」(自心本性)的內涵。因此首先需要透過暫時的「方便法」,也就是觀修「世俗尊」──一個有形象有顏色的佛菩薩來起修。

因此我們能知道,觀修本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行者證得「勝義尊」(自心本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續典裡都再三強調,如果一個行者錯誤的執著認為:觀想的本尊是真實、實有的話,將來他將投生為惡道當中的豺狼或昆蟲。

因此,法本當中提到「祈願證得度母的果位」,這句話的意思絕對不是說「祈願證得投生到一尊綠顏色度母的國土去。」所謂度母的果位,是指勝義的本尊,是指勝義的度母,也就是明空不二的自心本性。這念清淨心是每一個眾生都本具的,但是由於暫時的客塵煩惱的遮蔽,而讓我們看不見。然而慢慢透過次第佛法的修持,也就能逐漸去妄顯真,當客塵完全清淨時,就稱為「證得度母的果位」。

由此我們可以說,自身的確是與度母無二無別的。如此就可理解法本當中為何提到要觀想自己就是本尊了。

許多密乘弟子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執著本尊是實有的,自己是實有的,而且最執著本尊賜予自身的「加持」是實有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修持密乘看不到什麼成果的原因。

因此,為了消除以上執實的過患,在所有觀修儀軌的起首處都提到一段重要的文字:「一切萬法轉變成空性,空性當中升起本尊」。接下來,就請各位如此來觀修。

【灌頂正行──賜予身口意灌頂】

灌頂分為三種:外、內、勝義灌頂。對於初學者先是接受外灌頂,即是寶瓶、甘露等外在物質的灌頂,這並不是究竟的灌頂。

再來第二個次第內灌頂,是指思惟自己三門與本尊三門合而為一,生起佛慢。然而這也不是究竟的灌頂。

第三祕密灌頂(勝義灌頂)可以說是先前兩個灌頂的果實。指的是證悟到自心明空不二的本質,此心顯宗稱為「俱生心性本然智」,續典稱為「樂空不二本然智」,指得都是這一念心。這是透過之前自身誓言尊,在迎請無量智慧尊降臨時,與自身合而為一時,有的行者能夠得證此心。

因此從究竟來說,有沒有得到灌頂,並不在於寶瓶有沒有碰到我們的頭;而是當一個行者,若能在灌頂儀式中,證得俱生心性的本智,開啓樂空不二的本智,或者說明瞭勝義灌頂的智慧,這才說「得到灌頂」。這是從究竟(圓滿次第)上來說。

但是,從修持金剛乘的次第上來說,首先透過外灌頂與內灌頂使心成熟,有這兩個基礎後,也才有可能證得自心,明瞭第三個灌頂。

那麼接下來,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需要先接受外灌頂,也就是依靠物質的灌頂儀式,所以接下來有寶瓶灌頂──得身加持;語灌頂(念珠)──得語加持;意灌頂(心無造作安住禪修)──得意加持。

【結語,得授加持,保任加持】

各位已圓滿得受灌頂與加持。今後,各位要保任這個加持力,保任的方法即是日後要修持這個法門。續典當中記載:「得由灌頂得;持由誓句持;果由二次得。」這是說首先,本尊的加持透過灌頂而得。接著為了讓加持在自心恆常保任,則需透過每天不間斷地觀修與持誦本尊咒語來保持。最後,果位由二種次第生起與圓滿次第而得。

邊倩恒常早,晚日修法會緑度母,瑪哈嘎啦

供燈的利益——Benefits of Light Offering 

2021年8月,桑傑年巴仁波切

供燈具有無量無邊的利益。
在金剛乘中有許多供養,如八供(食水, 洗水, 妙花, 熏香, 明燈, 塗香, 妙食, 天樂),而明燈指的是供燈。因此人們必須了知供燈的利益。許多人認為供燈只是點上幾盞燈,然後供養給佛、法、僧。然而這並不足夠。

The light offering has immense benefits. In Vajrayana, there are [offerings like] ARGHAM, PADYAM, PUSHPE, DHUPE, ALOKE, GANDHE, NAIVIDYA, SHAPTA, and ALOKE refers to the light offering. Therefore, one must kn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ight offerings. Many people assume the light offering to be simply lighting some lamps and offering them to Buddha, Dharma, and Sangha. However, that is not the end. 

那麼,供燈的意義是什麼呢? 問題是:過去諸佛是如何開悟的?為什麼像我們這樣的人沒有開悟,卻仍然徘徊在無盡的輪回之中?其背後原因究竟為何?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叫做「無明」的東西,字面上的意思是「無知」。什麼是「無明」呢? 其真正含義是「證悟俱生智慧」,只是目前我們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So,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ght offering? The question is, how Buddhas in the past achieved enlightenment? How come beings like us are not enlightened but still wander in this never-ending cyclic existence? What is the story behind it? Deep within each of us, there is something called ‘ignorance’ which literally means ‘not knowing’. What is ‘not known’? That is, not knowing the real meaning. And the real meaning refers to ‘realization of his or her own true nature of mind’. However, we have not yet realized it. 

那麼,是什麼阻礙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呢? 是由於我們的習氣、想法和情緒,比如慾望、憤怒、嫉妒、傲慢這些習氣。正是由於這些有害的想法和情緒,我們無法認識到自心的真如本性,而諸佛陀由於捨棄了憤怒、仇恨和傲慢而獲得證悟。

So, what hinders us from realizing it? Due to our habitual tendencies, thoughts, and emotions like desire, anger, jealousy, arrogance default to a habitual response. We cannot realize our true nature of mind because of these destructive thoughts and emotions while Buddhas of the past achieved enlightenment by abandoning anger, hatred, and arrogance.  

同樣地,除了去除「無明」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獲得持久的幸福和證悟。我們怎樣才能去除「無明」呢? 我們能通過吹氣來去除「無明」嗎? 念誦咒語能去除「無明」嗎? 我們能通過努力工作而擺脫「無明」嗎? 答案是否定的。要去除「無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增長智慧。

Similarly, there is no other way to liberate ourselves from suffering, to attain lasting happiness, and to be enlightened apart from getting rid of ignorance. How should we get rid of ignorance? Can we get rid of ignorance by blowing air? Can we get rid of ignorance by chanting mantras? Can we get rid of ignorance by working hard? The answer is no. 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get rid of ignorance and that is to cultivate wisdom. 

那什麼是智慧呢? 認識到造惡是罪業,要放棄造惡業並且信受奉行。同樣地,要認識到行善是美德,行持善法的必要性,並且歡喜受持,這種熱忱就便是智慧。其實,智慧就體現在認識到善惡的本質。同時認清,除了斷惡行善,並沒有其它方法可以獲得證悟。

So, what is wisdom? To be aware of non-virtues as non-virtues, to recognize the need to abandon non-virtues and being enthusiastic to abandon non-virtues. Similarly, to be aware of virtues as virtues, to recognize the need to cultivate virtues, and to be enthusiastic to cultivate virtues. This sense of enthusiasm is wisdom. In fact, wisdom is being awa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es and non-virtues. Also recognizing that there is no way to achieve enlightenment without abandoning non-virtues and cultivating virtues. 

關鍵是要知道善與惡是由我們自己的心念產生的。我們應當正確的覺察並改正我們的心念,也必須拋棄心中的消極情緒,比如執著於自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個人需要學習、沈思和禪修,而禪修是最重要的。只有通過禪修,一個人才能最終看到、認識或體悟到我們的真如本性。這就是供燈的目的。

The point is to know that both virtues and non-virtues arise from our own minds. That our mind must be properly guarded and mended. That mind’s negative emotions like clinging to personal self must be abandoned. To that end, one engages in study, contemplation, and meditation and medi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t is through meditation that one ultimately sees, realizes, or discovers our true nature of mind.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ght offering. 

例如在黑暗的房間里我們什麼也看不見。然而打開燈,一切都可以無有任何困惑的清楚看到。同樣地,眾生憑借智慧之光,可以對治實有的執著、對自我的執著以及貪戀、憤怒、仇恨、傲慢等情緒。因此,眾生將認識到心靈的原始真如本性,最終會獲得證悟。這就是供燈的目的。

For example, we cannot see anything in a dark room. However, by switching on the light, everything can be seen clearly without any confusion. Similarly, by offering the light of wisdom, sentient beings can pacify the clinging to true existence, grasping at personal self and emotions like attachment, anger, hatred, arrogance, and so forth. As a result, beings will realize the primordial true nature of the mind. Ultimately, beings will become enlightened. This is the purpose of light offering. 

了知這個重要觀點,我們就能從供一盞燈中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雖然供一盞燈會帶來很多利益,而如果忘失這一點,我們將不會獲得如是多的益處。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供燈的目的,以達到它的最大利益。一般來說,我們必須通過理解因由來接近佛教。如果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因由,只是因為我們的父母一直在這樣做,我們將不會獲得預期的利益。

Know this crucial point and we reap an inconceivable benefit even from a single light offering. Miss this crucial point and we will not reap that much benefit, although merely offering a light certainly brings some benefit. However, we must recognize the purpose of light offering in order to achieve its maximum benefits. Buddhism in general must be approached by understanding the reason. If we are unaware of the actual reason and just follow because our parents have been doing it, we will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benefits.  

供燈體現光明的本性(供燈開啓自性光明)。光明象徵著我們真如本性或俱生智慧。通過點燃智慧或真如覺性之光,我們克服了妄想、愚蠢或困惑。因此我們獲得證悟或見到真理。

The light offering is the nature of light or radiance. Light symbolizes our true nature of mind or wisdom. By igniting the light of wisdom or pure awareness-wisdom, we overcome delusion, stupidity, or confusion. Thereby we achieve enlightenment or see the truth. 

當我們以利益一切眾生的清淨發心去供燈,我們所獲得的利益是我們所供燈數量的成千上萬倍。然而如果我們忘失這一點,只是為了需要做而做,便無法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因此,請仔細考慮!

When we offer light with pure intention and aspiration to benefit all sentient beings, we reap benefits equal to the number of light we offer, which could be tens of thousands. However, if we miss the crucial point and just do it for the sake of doing it, it is impossible to receive the inconceivable benefits. Hence, consider this carefully! 

對於那些想知道在供燈期間應該念誦什麼內容的人,可以在阿彌陀佛儀軌中找到偈頌,這樣在供燈期間至少可以念誦一遍。好的,就是這些。

For those of you who wonder what should be recited during the light offering, certain recitations can be found in Shitro and Amitabha liturgies, which you can recite at least once during the light offering. Okay, that is it!

2021年8月29 日 | 雪樂天滇(Sherab Tenzin)翻譯於邊倩寺

Translated by Sherab Tenzin | Benchen Monastery | August 29, 2021

《修心八頌》

桑傑年巴仁波

為了要珍愛眾生,比我的生命更重要。一個人需要開展智慧,沒有智慧,你無法把身、語、意交給眾生,做不到的。我這裏說的的智慧指的是,造成所有痛苦的問題在於「我執」。

因為我們總是說「我、我、我」,它是造成痛苦輪迴的原因,我們必須清楚了解「我執」的過患。如果無法開展如此的認識,一個人也無法開展真正的、希望自己的身、語、意能夠利益他人的菩提心與慈悲心。

慈悲與智慧是非常有關聯性的,彼此依存的。單單只有智慧無法利益到他人,但是如果沒有智慧,你只是試著去開展慈悲也無法為他人服務。

沒有智慧的慈悲或許會讓你覺得,這是件被迫要做的事,是一種職責,因此你會有許許多多抱怨,例如:「我做不到這些啊,為什麼我要對我的敵人那麼好?為什麼?

你好蠢啊,你在折磨我。他在折磨我的人生,而我卻要友善的待他。噢,這太蠢了。」沒有智慧,你也許就會這麼想。但如果你擁有強大的智慧力,你會領悟如此修行的真意。

智慧幫助你了解實相,實相是凡夫很難覺察到的。實相不可見,實相無相,只有當你完全開展出自己的智慧,才能覺察到它。因此,慈悲與智慧的融合,才能使你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愉快的去利益眾生。慈悲與智慧雙運,無二無別,這是菩薩道修行中非常重要的關鍵。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第九品智慧品的最後,詳細的教授到,他說:你越是開展智慧,你就越能夠看清輪迴與眾生的痛苦,從而幫助你無勤的開展出悲心與慈心。

無勤的,意思是,當你缺乏智慧時,你的慈悲是很造作的,是染污的。如此染污的慈悲只能非常有限的利益他人。因此,寂天菩薩詳細的而且一再重複,如果你真的希望能夠自覺覺他,那麼不要忘記智慧與慈悲雙運。

我們說我們要幫助眾生拔出痛苦,你能幫助他們嗎?是的,因為痛苦的原因是無明,而無明並不是實存的,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妄念,不是嗎?

妄念,而不是無知,它很愚蠢,事實上是你自己製造出來的。因此,切斷或斬斷妄念的當下便是解脫,痛苦就消失了。

所以,智慧幫助你切斷妄念或無明,然後慈悲便能無勤的運作了。

《無常與慈悲》

世間沒有永恆的事物

根據噶當派的傳統,當我們談到無常時,他們告訴我們無常的五個基本原則。其實有很多,但是我們無法全部一一來說,哪怕只是去數一數這些教法的數目都需要花一段時間,如果修持的話那就更超乎我們的想像了。

所以,我把這些教授做了總結,簡要的來說一下。在這樣一個快速的信息時代,所有一切都變得簡短、簡單、容易、簡要,深奧廣大的篇章已經過去,那是件很悲傷的事情,是的,顯然如此。所以,那些深奧的教授,那些大份量的書籍,就僅僅成為了裝飾,被放在那裡,甚至從來不曾被翻閱。但是那些簡短的、總結性的、簡要的在這個時代卻變得十分有用。

從一方面來說是好的,從另一方面來說卻失去了很多。在所以,不要認為下次有人說“總結而言”這是件好事,不要相信他們,包括我自己(眾笑)。此我總結的第一點(想一想世間沒有永恆的事物),這些都與禪修很有關聯。

噶當派的傳統並不是不停的說、說、說,只是用嘴說並沒有什麼意義,這就是為何書本變得沒用的道理。這裡指的是禪修,禪觀無常,禪觀慈悲心,這很重要。所以,我們必須做禪修,禪修的意思是專注,通過修持而熟悉這部分內容。因此,現在禪觀無常。

每天早上當你起床後,根據噶當派的傳統,他們說:“喔,昨晚我沒有死去。今天早上仍然活著真幸運,我能夠起床,能夠做日常的活動,所以我是多麼幸運啊。”每天早上你都應該做如此的修持。然後,到了晚上你睡覺時,應該想著:“今晚我也許就會死去,生命無常,沒有任何一樣事物永恆存在,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因緣和合的意思就是並不是恆常存在,一些事物生起意味著它們也將會結束,所有一切都相互關聯在一起。”

因此,需要開展對於無常如此的認知與理解。所以,第一點,觀想沒有任何一樣事物是永恆的,這是第一點。這裡有五點基本的禪修,第一點是想一想世間沒有永恆的事物。外在世界產生了,是嗎?由於因緣和合,它產生了,然後存在著,我們如此稱呼它,然後最終毀滅。

根據《俱舍論》所說,世界會被大水與大火所毀滅,所有一切都不會留下,甚至是一粒灰塵。那麼,我們如此禪修的話到底有什麼助益呢?它能夠幫助我們減輕執著,我們的問題在於執著,執著此生,執著時間,執著在事物上,執著你的家庭、朋友、財富、名聲、地位、榮譽、尊嚴⋯⋯等等。

這些造成了種種的痛苦與悲傷。特別是在小乘的教授,小乘的體系中他們強調的第一點就是出離,從輪迴之中出離,放下我們的五蘊之身,放下外在的一切事物,藏語中稱為“梭梭塔巴”,“梭梭”指的是個人,“塔巴”指的是解脫,就是個人解脫的意思,在梵文中,稱為“帕地洛扎”。

為什麼佛陀要教授“四聖諦”?“四聖諦”所有的教授都是以“帕地洛扎”——自解脫为基礎,為了要達到自我解脫,行者必須去除欲望,去除對事物的執著。但是,在大乘的教授中又會不同,因為你的層次更高了。那麼,“層次”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智慧的不同階段,你的智慧提升了,你的智慧變得更為深廣,所以你也能夠理解與接受更為深廣的事物。

在小乘的教授中,佛陀的“四聖諦”是以出離为基礎。你應該要思考,為什麼我在修行中無法獲得成效?然後你應該想到:“喔,是的,在一開始我錯失了一些東西。那是什麼呢?就是無常。”所以,正如噶當派總是強調的,外在世界成、住、壞、空最後被大火與大水所毀滅。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真實存在的。當你能夠不斷如此憶念,如此反思時,它就能夠幫助你變的越來越開放,幫助你接受事物本來如此的面目。“感到震驚”意味著你從來沒有預料過這些,不是嗎?出現了一些障礙,出現了一些你無法輕易接受的事情,意味著有些東西缺失了。

什麼東西缺失了呢?那就是對無常的理解與認知,你對此並不熟悉,因此當某些不在預料之中的事情發生時,你就震驚了,然後你變得瘋狂。然後你跑到心理醫生那裡,他和你交談一些後,也許你變得更糟糕了,因為,也許醫生他自己都有這些問題。我曾經遇到過一些朋友,當然他們很好,我們都是一樣的,經歷著人生中的困境,我們所遇到的也都是同樣的事情。

這個人跑到那個人那裡,那個人又跑到另一個人那裡,如此循環不斷的人生,讓你困在輪迴中不得出離。

《修持大禮拜》

修持大禮拜的功德

仁波切說他讀了許多關於解釋大禮拜的著述,他個人認為薩迦班智達的這篇是最好的。

《修持大禮拜的功德》——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

向上師三寶頂禮,是為了自己和眾生的罪障及業障得以清除。

1)首先雙手合十於胸前: 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證悟方便與智慧雙運一體

2)雙手合十舉至頭頂: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融入法界

3)雙手合十於眉間: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因身所積聚的惡業得以清除

4)雙手合十於眉喉間: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因語所積聚的惡業得以清除

5)雙手合十於心間: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因意所積聚的惡業得以清除

6)雙手分開兩邊: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能以化身、報身二身圓滿利生事業

7)雙腿膝蓋著地: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能從娑婆輪回與下三道惡趣中解脫

8)雙手十指觸地: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圓滿五道十地

9)額頭著地: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證得第十一地普賢之光

10)四肢屈伸: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圓滿成辦諸佛事業

11)全身筋脈伸縮: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打通諸無明煩惱的脈結

12)脊椎與中脈伸屈: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的氣和明點直通中脈

13)離地直身起立:象徵願自他一切有情眾生解脫輪回即可成就

成千上萬次頂禮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自身的修持,更是為了普度眾生,不住涅槃。

《 輪迴實性即涅槃 》

輪迴實性即涅槃

第五世大寶法王《極樂願文》云:

輪迴實性即涅槃,分別實性即智慧,

超乎一多之體性,悟法性慧願具足。

所謂“輪迴”是應斷除的,然而當心中斷除增益時,瑜伽行者就體悟到輪迴的真實性,因此不要想“輪迴”是應斷除的。而探索輪迴的實相,探索輪迴的本質時,會了悟輪迴的本質就是真如性,因此,不需要另外的“涅槃”果位。能證悟輪迴之本質即是真如性,那就是所謂的涅槃。

“分別實性即智慧”,虛妄分別的真實性就是智慧,那麼是誰執著輪迴呢?如果輪迴沒有真實本質的話,那麼,執著輪迴者是誰呢?是依業、煩惱、他力所成的“虛妄分別”。

當說到“虛妄分別”時,輪迴的六種根本煩惱、依業與煩惱他力所成的主要心識、五遍行、五十一心所等,這些都在虛妄分別之內,有很多粗重、細微的分別。因此,執著所謂“輪迴”的執著者是誰呢?是“虛妄分別”在執著。如果說輪迴的主人是誰呢?是“虛妄分別”在作主的。

因此,心中斷除增益的瑜伽行者審察“虛妄分別”時,了悟“虛妄分別”的本質即是真實性;證悟“虛妄分別”的本質即是真實性時,便能照見即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等五智的體性。

——摘錄自尊貴的桑傑年巴仁波切第一本中文著作《恒河大手印》

16/3/2020 公告

鑒於冠狀病毒的問題,為了保護本寺廟僧侶和工人的健康,我們暫時不會接待來賓和遊客。我們還建議所有常住僧侶,除非絕對必要,否則避免在公共場所外出。確保始終戴著口罩並洗手。感謝您的合作!  

18/11/2020公告

得悉「噶瑪巴辦公室」所通知,桑傑年巴仁波切和天噶仁波切楊希揚西,將率領邊倩彭措達吉林寺,邊倩佛學院,邊倩小學,邊倩閉關中心全體僧眾們 ,將進行祈願法會,以消除第十七世噶瑪巴·烏金聽烈多傑的本命年(2021)障礙。我們也以最大的信念,祈願法王法體安康,長住於世。

得悉「噶瑪巴辦公室」所通知,桑傑年巴仁波切和天噶仁波切楊希揚西,將率領邊倩彭措達吉林寺,邊倩佛學院,邊倩小學,邊倩閉關中心全體僧眾們 ,將進行祈願法會,以消除第十七世噶瑪巴·烏金聽烈多傑的本命年(2021)障礙。我們也以最大的信念,祈願法王法體安康,長住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