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瑪哈嘎啦納吉除障,黑帽持鼓金剛舞八天法會

Zoom會議直播安排

 

歡迎隨喜參贊護持,累積功德資糧

點擊以下連結🔗或掃描二維條碼登

21 / 2 ~ 2 / 3 / 2022 歲末瑪哈嘎拉除障‧新春祈福十天法會登記表格 

http://lxi.me/bclyw 

 

21 / 2 ~ 2 / 3 / 2022 歲末瑪哈嘎拉除障・新春祈福十天法會

 

21 / 2 ~ 3 / 3 / 2022
歲末瑪哈嘎啦除障・新春祈福十天法會

金剛舞 Zoom 直播 ( 北京時間 )
28/2/2022 “黑帽鼓舞”  : 下午1:00 ~ 7:30晚上
1/3/2022 “瑪哈嘎啦” 早上8:00 ~ 7:30晚上
2/3/2022 水虎年祈福 ( 不設直播 )

歡迎隨喜參贊護持,累積功德資糧

點擊以下連結🔗或掃描二維條碼登

21 / 2 ~ 2 / 3 / 2022 歲末瑪哈嘎拉除障‧新春祈福十天法會登記表格 

http://lxi.me/bclyw 

『邊倩』 建設網站及周邊伺服系統電腦設備護持

『邊倩』建設網站及周邊伺服系統電腦設備護持

 建設環保♻️系統化

能讓每一個人,一點一滴積累,文化才是最美好的緣起。

每日行一善事,有行萬善之功德。

2022虎年來臨前
「文化法
··施」軟硬件配套已經圓滿目標,
感謝各位大德護持:共收到
64767.0

能圓滿邊倩文化能系統電子化,桑傑年巴仁波切的教法傳承永遠。
感謝大家能繼續溫暖邊倩智慧文化。

佛典中又說:

凡在這一天做一件善事,或念一遍六字真言,

就等於做了三億件善事,念了三億遍真言,

一年之中能廣種福田,累積功德,事半功倍地為自己為家人消業積福。

讓身邊的親朋種下佛種子,更功德無量。

緣起:

邊倩之前大家開放了第一次直播,過程也偶有未完善,皆因軟件和硬件也是其中之一個因素。邊倩鑑於開始為著未來利於教學可以留傳。並可以從現今科技上應用,特別未來日子會有更多教學視頻,電子書本的分享,邊倩必須有一套基本完善的系統,包含軟體(網站)及硬件的配合,而且儲存的空間及運行速度也必須配備足夠空間,文章編輯及法本的保存,排板修正,翻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部份。

在硬件設施上,邊倩寺比較落後,一直也是利用有限的資源來處理,如今疫情下所有修行的師兄們,也只能在其地方,透過網路上才能學習,這個也是一個未來的發展。

承蒙各位對寺廟一直的護持,對三寶的尊敬,同時也希望大家能隨喜參贊邊倩軟硬體設置,以下是經過考量及平衡中,邊倩需要設置的系統比較。

甲部: Synology NAS D920+伺服器系統(10TB)

主要是儲存所有邊倩寺的開示教學,照片,視頻,經教典藉文本,由傳統的紙張本,轉為電子版本,有利於日後繼續流通。所以容量和運算,速度必須要達到要求。

 

乙部:網絡網域的開發CNY11000,加強邊倩寺及仁波切的消息資訊更完備及方讓所有在世界各地華人弟子,可以透過網域連接上,不會錯過任何法教的機會。

網頁設計更加易於人性化和實用性,任何手機,電腦及平板電腦也可以

 

丙部:ZOOM (每年費為CNY991元)直播平台設置,要利用互聯網資源,在教學開示上也要一個平台可使邊倩網路上實時直播,得到正法,讓大家能法喜充滿。

丁部:電腦硬體設置(3),速度及運算能力,讓在直播連接,收錄,編輯及製作電子版書藉,是十分重要,所以亦因此現在原有的電腦設備,已經是5年或以上。如今要配合以上各種硬體的技術,必須要提高電腦効能和新硬件配置上,才發揮上述硬體的作用。

邊倩也一直鼓勵大家多茹素、護生、持咒、念佛、點燈、施食、施藥、淨障集資,恆時吉祥,迴向世界無有災難,眾生無病離苦、消災增福。

從一點一滴積累成河,河也變成美麗的海洋……成甘露滋潤每人的智慧心靈!

 

【桑傑年巴仁波切·問與答】

問:
您是否認為在金剛乘的世界裡,人們會對一些上師強烈崇拜特別是那些擁有“神奇”力量的上師們而不是佛法本身?

桑傑年巴仁波切答:
是的,因為他們期待通過加持會有神奇而迅速的轉變,他們認為加持就像是一種神奇的力量,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在臺灣。

他們會說我在股票市場裡出現了一些問題,然後第二天有位非常有名的上師,你就跑去見他,你希望一切都能馬上發生轉變,可惜結果卻沒有奏效,然後你覺得很沮喪,你開始指責這個那個,這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在西藏也是。

我現在已經47歲了,在30歲以前我一直都在隆德寺成長,我見過許許多多人,藏族人,他們來見你,想從你這裡獲得加持。

他們的請求從來不會是:
你能向我解釋一下皈依的涵義嗎?你能給予我們關於菩提心方面的教授嗎?或是你能給予我們這樣或那樣的開示嗎?從來沒有

他們通常會說我病了,你能加持我嗎?或者我家裡有鬼,你能不能給我一些東西把鬼趕出去?或是最近生意不太好,我準備明天去別處做生意,你能加持我嗎?讓我賺許多錢,然後我會回來給你些報酬。

所以,這是我們最大的問題所在,必須要改變這種情況。

現在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因為有這樣的情況,一些仁波切和喇嘛們也變質了。他們認為,好吧,這些人很容易對付,一切都是為了錢。

如果你有問題,那好,你可以做這個法事,你可以持誦這個咒語,或修持這個儀軌、那個儀軌,你可以給我些費用,然後我會幫你做些事。

所以,這種關係同時在毀壞彼此,毫無價值。

“毀壞彼此”的意思是,你可以看到在臺灣或香港有許許多多仁波切和喇嘛們,但是在西方國家卻很少,因為在西方國家,他們認為教學才有價值。

我付你錢,你必須完成你的工作——教學,如果你不懂任何教學,那就請你回家去吧。

我不在意你是否是仁波切,或是喇嘛,我在意的是你的智慧。

如果你想要幫助我,你有信心可以帶我走上正確的方向,那好,你可以過來並住下,我會邀請你,否則的話,別來浪費我的錢和我的精力,這是種非常直接的關係。

所以在西方國家,仁波切很少,喇嘛很少,上師也很少。這是顯而易見的,不是嗎?

所以對我來說,需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去過臺灣很多次,那裡的人總是要求灌頂、力量和加持,所以需要一些改變,例如建造學校,讓人們能夠在其中學習各種課題,這是需要改變的一件事。

 

【 法語甘露- 四聖諦:苦 】

當我們提到痛苦可以說有一種比較粗重的痛苦感是我們凡夫能夠感受和經驗到的。但是,在這種比較粗重的意識下還有一種很微細的痛苦,人們通常難以覺察。

 

當我們認識到這樣的體驗時,就知道有兩種類型的痛苦,

一種是“微細”的痛苦,另一種是”粗重”的痛苦。

 

因此,我們談到粗重的痛苦,通常是在經歷與身體有關的嚴重疾病,我們瞭解到這是痛苦。當我們的心裡感受到困境與不快樂時,也能體會到這是一種痛苦。

又或者,當我們無法滿足個人所需時,內心便會產生極大的壓力;而當我們不想要或不希望的事情發生時,痛苦也會同時出現。

我現在將要解釋的就是這種粗重的痛苦。什麼是這種粗重的痛苦呢?其實不需要去思惟它,當我們一有這些痛苦時,就能夠認識到它,這就是粗重的痛苦。

那麼通常來說,微細的痛苦 又是什麼呢?

它同樣存在於我們之中,然而此時此刻由於我們粗重的意識而無法覺察到。主要來講,一切有情都有五蘊:色、受、想、行、識。一旦我們投身於輪回中的任何一道,自然而然就有了這五蘊和合之身,它也是粗重痛苦的產生之地。此五蘊之身是一切開始的基墊,唯一的根本,是粗重痛苦產生之地。如果沒有它的話,粗重的痛苦也不會產生。基於粗重痛苦之上,也會產生微細的痛苦。

所以,我們到何時才能看到這種微細的痛苦呢?如果我們能夠非常認真嚴肅的研究當下的心意識,我們的覺性變得越來越穩固清晰,通過這樣的方式,當下的心意識將不會再保持那麼粗重。我們應當評估自己能夠看得多深,到什麼程度。當我們如此研究之後,心的品質將會提升,心的品質提升後,心會變得清明與平靜,再也不像我們現在粗重的心那樣。

如此,我們便會直接的經驗到這點,一切粗重痛苦所產生的根基,概括來說即是這種微細的痛苦。因此,為了要瞭解和認識微細的痛苦,首先必須要鍛煉我們的心,也就是修心。當老師解釋佛法時,我們應該從何處開始學習呢?答案就是從了知痛苦開始,這是根本。

沒有任何一個有情眾生想要痛苦,我們的目標或者在一開始就說到的,非常重要要去思考的就是,我們不需要痛苦,痛苦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因此,我們應當要如是思惟:“ 我不要痛苦,我必須捨棄它

當你生起了希望擺脫痛苦的態度與心念,什麼方法可以立即免除痛苦呢?沒有,沒有所謂立竿見影的方法,但同時我們又需要擺脫痛苦。一旦你不想要痛苦,就應當真正去探尋這個痛苦最初到底來自哪裡?

因此,很重要的是要去認知痛苦產生之地的基礎、根源。此外,在這段講話中,我們會觸及痛苦的成因與根源,來自於我執與負面情緒。

《修心七要》是佛法修持的竅訣

首先非常高興見到大家,在此今明兩天上午,開示的內容是噶當派偉大的上師耶喜·多傑所傳授的《修心七要》。

去實踐佛陀的教導,才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

作為一個佛教徒,我們需要修心,修心是佛法最基本的修持。不論你是小乘行者,還是大乘行者,或金剛乘行者,最基本的修持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修心,降伏自心。當然,我相信你們中的許多人都已經見過很多偉大的上師,也從上師那裡獲得了甚深的教導。

但是我們每天生活中最重要的修行就是要去運用,運用這些學到的教導,而不只是追隨口頭上的文字,那是不足夠的。因此,我們需要知行合一,將你所學到的法教運用到修心中,轉變你的內心,通過佛法的聞思修而成為一個好的行者。

什麼是佛教徒

我們說什麼是佛教徒呢?佛教徒是指一個人根據佛陀開示的各種法教去修行,這才是佛教徒。佛陀的教法和開示是極其珍貴的,所以為了圓滿他的心願,我們必須去實際運用這些教授,去證明他所教導的內容確實有幫助。否則的話,僅僅宣誓皈依三寶,並不意味著你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意味著從你宣誓的那天開始,你就非常嚴謹的追隨並實踐著佛陀的教導,如果你這樣做的話,那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每天你做功課時,像是早課、午課或晚課,你做大禮拜,持咒或祈禱,我也相信你會去做一些觀想或培養慈悲和關愛之心,但這只是短時間的,並不足夠。在修行過程中,精進、智慧與喜悅是很重要的,有了這三樣東西你就能發展出每個人內心本具的功德品質。行者需要通過精進、智慧並帶有喜悅的去修行,去實踐這些教導,去修心和憶念這些本具的功德品質,這是佛法修行中非常重要的。

佛法是為了去除根本上的無明,而不是解決世俗暫時的問題。

現在我們都很喜歡加持,對嗎?每天我們都期待加持,尋求加持,從喇嘛那裡,從上師那裡,從本尊和護法那裡獲得加持。但是你那麼喜歡加持,卻從來不去實踐佛陀的教授,我肯定加持並不會起作用。所以,為了讓加持跟隨著你,你必須去實踐這些教法。尋求加持的同時你也要修行,需要將這兩者和合在一起,你才能培養自己本俱的功德品質,像是悲心、慈愛、喜悅、智慧,決心減少或去除負面行為帶來的過失。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好的修行人。

否則的話,我們把上師、堪布和仁波切們當成是經濟上的顧問了,我是這麼認為的,因為當你經濟上有問題時,你就來找喇嘛、仁波切和堪布,想要尋求解決方法。但是他們又不是經濟學家,他們怎麼能告訴你答案呢?他們只能告訴你佛法,佛陀的教法。如何去除這些根本上的無明,因為無明才是所有這些問題、悲傷和痛苦的來源。佛陀的教法是為了去除強大的無明,而不是為了解決這些暫時的問題,像是經濟問題、家庭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暫時的問題,而且你自己也能解決它們,但是佛法是真正為了去除那些惡行和負面情緒的根源。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每時每刻你都必須覺察自己的心念,通過覺察,行者可以解決這些無明,並且有能力成為一個好人、好的修行者。這才是獲得證悟的方式。

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你才能夠真正尊重佛陀,尊重他的教法和僧團。否則僅僅是彎下你的身體,向諸佛菩薩的塑像做禮拜,並沒有什麼利益,真正有利益的是去實踐這些教法。當你越去運用它,你就會越來越尊重和珍視佛陀與佛法。然後你再禮拜的時候,才是真正對佛陀表示尊敬,這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理解,表面上你跟著傳統規矩,做禮拜、念祈禱文,但是這根本沒有利益。因此,像今天所要講的《修心七要》,修心的細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佛法修行的精髓,它將對我們的修行很有幫助,所以這就是為何我今天要教授《修心七要》的原因所在。

《修心七要》是佛法修持的竅訣

作為佛教徒,顯然我們不同於其他人,其他人並沒有這樣的智慧。但是作為一個佛教徒,我們有一個重要的責任,那就是每天都要修行佛法,否則的話,只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的標準就是一天又一天的去開展自己本具的功德品質,這很重要,這是修心的基礎,鍛鍊你的心念,讓你經驗到你人生的轉變,和你修行上的轉變。通過心念和修行上的轉變,行者可以體驗到這些教授是多麼具有利益。因此,偉大的上師耶喜·多傑將甚深的修心法門濃縮為七個要點,因為初學者很難一開始就直接進入甚深的修持,所以他將內容濃縮為七個要點。

當然所有偉大的上師們都很優秀,他們的教授也非常具有利益。但是說到噶當派的傳承,噶當派的上師們具有一些特別之處,佛陀開示的所有教授在噶當派上師面前都示現為一些特殊的竅訣,藏文里稱之為「當那」,它的意思是「竅訣」。竅訣,意味著佛陀所說的一字一句都包含在這裡面,所以它是超越哲學理論、邏輯思維上的學問和各種概念的。竅訣,是一些個人真正經驗和體悟到的東西,而不是通過邏輯思維說對與錯,毫無體驗與證悟,只是智識上的理解。噶當派大師們的教授非常精要,是直接的口訣與教導,由心傳心。所以我們稱之為「洛卓」,「洛」的意思是心,「卓」的意思是修,修我們的心。

「修心七要」 – 前行

接下來我們看《修心七要》中的第一點,藏文中稱為「囊卓」,它的意思是前行。我先用藏文讀一下第一點。為了要修持菩提心,我們需要奠定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前行,我剛剛念誦了藏文,翻譯成英文的意思就是:首先要學習前行。

我們說修行是有次第的,佛法的修持非常有系統。開始時做什麼修持,接下去當你修的很好後,又可以進入下一階段更深的修行,然後慢慢的不斷提升。所以這裡提到修行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囊卓」——前行。前行中有四部分內容,像是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因果不虛和輪回過患。這四部分內容就被稱之為「囊卓」。

首先,我們應該為自己獲得人身感到高興,人身是修行的基礎。如果你浪費了這個寶貴的人身,那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因此,帶著得到了這個寶貴人身的喜悅,一個人不應該浪費他的人生,應該尊重這個寶貴的生命,並深刻瞭解到這個人身是很難得到的。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那麼寶貴的人身,那麼我們應該許下誓言,要追隨佛陀的教導,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從而能夠利益到自己也利益到別人。這樣,這個珍貴難得的人身才有價值,不能隨便浪費。

但是僅僅有人身難得的理解還不夠,我們都知道自己獲得了寶貴的生命,但同時我們都太安逸了,所以下一步就是告訴我們要修行。為什麼?因為死亡隨時都會降臨,不一定要等到說你老了,病了,然後慢慢死去,不,死亡是非常不確定的。所以,因為死亡無常,一個人應該要將自己投入到修行中去。這樣你就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你會避免安逸的心態。你不應該說:「我很健康,不會生病。我不缺食物,醫生也說我非常好,所以我不會死。」這對修行人來說是一種障礙。死亡隨時都會到來,不管你是病了還是仍然健康,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不確定的,它們隨時會來。因此,緊跟著人身難得之後,我們要去瞭解無常,這很重要。

然而問題是我們總是太懶散了,我們總有很多漂亮的藉口說:不是因為懶惰而是我們太忙了。其實是懶惰造成了忙碌,事實上它仍然是懶惰。你在辦公室里很忙,但是回到家你就很懶。因為這兩點,你永遠無法從忙碌和懶散的情況中解脫出來。要成為一個好的修行人,你要避免這種美麗的「忙碌」,其實這種忙碌和懶散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因為對無常欠缺瞭解,你會變得很懶惰。如果你真的對無常有深切的體會,我認為你根本不會再那麼懶惰。

要成為一個好的精進的修行人,行者要不斷的去思惟無常,它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懶惰的毛病。以前噶當派的偉大上師們和行者們都以無常為主要和最根本的修持,令到他們一生一世都投入在修行中,而不會生起惰性。所以,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我們一定要對無常有深刻的理解。

然後接下去是因果不虛,藏文里成為「雷德」。佛陀曾經開示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以不管對小乘、大乘、還是金剛乘來說,首先第一便是諸惡莫作,我們的身、語、意都應避免惡行。為了要成為一個好的修行人,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從事任何的惡行。然後第二說到眾善奉行,我們的身、語、意都要行持善業,這是第二點。第三是自淨其意,或者說靜心,這是第三點。

你的心越是平靜,你就越是能夠尊重和理解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重要性。為什麼我們無法停止惡行?為什麼我們無法行持善業?因為我們的心太狂野了,不平靜。我們沒有鍛鍊自己的心,我們也從來不去練習開展自己的功德品質,卻總是做錯事。所以,你見了那麼多大師,見了那麼多上師,你接受了許多教導,但是你的個性卻始終沒有轉變。為什麼?因為你的心一直在散亂中,你從來沒有讓你的心安靜下來,這使你無法開展或使你的修行進步。所以因果法則是佛法中最根本的修行,行者應該接受因果關係的道理,這很重要,因此第三點是因果不虛。

然後第四點是輪回過患。在六道輪回中,充滿了悲傷與痛苦,無盡的絕望,各種不想要的痛苦總是接踵而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輪回過患。那麼,為什麼這些我們並不想要的痛苦總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呢?因為我們缺乏對因果關係的瞭解。如果我們真的對因果有堅定的認知,一個人是根本不敢做任何惡行的。如果你不造作惡業,那麼結果就是快樂,痛苦和悲傷會自然消失。因為痛苦和悲傷來自於我們所做的惡業,我們身、語、意的惡業造成了這些痛苦和六道輪回。如果你不希望經歷這些痛苦,那就必須停止身、語、意的惡行。這就是佛陀對修行人的教導,如何去克服痛苦與悲傷。他告訴我們諸惡莫作,這就是我們解脫的方法,從由身、語、意的惡業而產生的充滿痛苦的輪回中解脫的方法。所以首先我們應避免造作惡業,這樣便不再有痛苦和種種苦難,因此行者應該不斷去思維輪回的過患。

前行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它比正行更重要

這就是前行的內容。所以,每天當你起床後,在你開始工作或修行之前,都要好好在心裡思惟這四個內容。如果你將前行的內容記在心裡,那所有餘下的修行都會變得很順利。而如果你缺乏了對這四點的領悟,不管你在修行上有多努力,都無法取得任何進展。所以這四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比正行來的更重要。

我知道你們在座的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前行的內容,我們都在尋求一些能使我們的生活發生迅速轉變的東西,很少會去好好思惟前行的內容。我們都很喜歡灌頂,喜歡一些有力量的咒語,一些有力量的法門,但是,因為你很少去思惟前行的內容,你便無法從這些修行中經驗到利益。當你成為一個佛教徒後,舉個例子,過了十年,你還是老樣子,什麼收穫都沒有。十年後你還是有同樣的問題,然後有一天你就開始抱怨你的修行了,你認為你已經做的很好,但因為缺乏這些根本上的認知,你無法從修行中獲得利益,所以前行是非常重要的。也許你們中的一些已經對前行感到厭倦,但是我認為沒有了前行的幫助,一個人無法真正開始他每天的修持。

智慧,能幫你斬斷妄念和無明 《修心八頌》

為了要珍愛眾生,比我的生命更重要。一個人需要開展智慧,沒有智慧,你無法把身、語、意交給眾生,做不到的。我這裏說的的智慧指的是,造成所有痛苦的問題在於「我執」。

因為我們總是說「我、我、我」,它是造成痛苦輪迴的原因,我們必須清楚了解「我執」的過患。如果無法開展如此的認識,一個人也無法開展真正的、希望自己的身、語、意能夠利益他人的菩提心與慈悲心。

慈悲與智慧是非常有關聯性的,彼此依存的。單單只有智慧無法利益到他人,但是如果沒有智慧,你只是試著去開展慈悲也無法為他人服務。

沒有智慧的慈悲或許會讓你覺得,這是件被迫要做的事,是一種職責,因此你會有許許多多抱怨,例如:「我做不到這些啊,為什麼我要對我的敵人那麼好?為什麼?你好蠢啊,你在折磨我。他在折磨我的人生,而我卻要友善的待他。噢,這太蠢了。」沒有智慧,你也許就會這麼想。但如果你擁有強大的智慧力,你會領悟如此修行的真意。

智慧幫助你了解實相,實相是凡夫很難覺察到的。實相不可見,實相無相,只有當你完全開展出自己的智慧,才能覺察到它。因此,慈悲與智慧的融合,才能使你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愉快的去利益眾生。慈悲與智慧雙運,無二無別,這是菩薩道修行中非常重要的關鍵。

寂天菩薩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第九品智慧品的最後,詳細的教授到,他說:你越是開展智慧,你就越能夠看清輪迴與眾生的痛苦,從而幫助你無勤的開展出悲心與慈心。

無勤的,意思是,當你缺乏智慧時,你的慈悲是很造作的,是染污的。如此染污的慈悲只能非常有限的利益他人。因此,寂天菩薩詳細的而且一再重複,如果你真的希望能夠自覺覺他,那麼不要忘記智慧與慈悲雙運。

這是很有意思的教授,當然它是正確的,因為如果缺乏智慧的話,你無法認識到,為什麼你要幫助他們?究竟為了什麼?到底能幫助他們什麼?

我們說我們要幫助眾生拔出痛苦,你能幫助他們嗎?是的,因為痛苦的原因是無明,而無明並不是實存的,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妄念,不是嗎?

妄念,而不是無知,它很愚蠢,事實上是你自己製造出來的。因此,切斷或斬斷妄念的當下便是解脫,痛苦就消失了

所以,智慧幫助你切斷妄念或無明,然後慈悲便能無勤的運作了

桑傑年巴仁波切·2012新加坡開示

佛陀的教授,因為它太深奧了。
禪修太難了,佛法修行太難了,也許下輩子再修吧。

佛法是非常深奧的,為什麼它如此深奧?
是因為我們的心太迷亂了,因此我們說佛法是如此深奧。

我無法修行,因為佛法太深奧了﹔我無法禪修,因為佛法太深奧了﹔我無法理解佛陀的教授,因為它太深奧了。禪修太難了,佛法修行太難了,也許下輩子再修吧。

所以,對我們來說,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障礙與阻撓,讓我們無法走上正道,讓我們缺失正確的佛法指引者,無法精進與努力,缺少可以依賴的完美精神夥伴,缺少佛法的教授與指示﹔因為所有這些障礙,行者無法成功完成自己的修行,然後你說我有太多的障礙。

無常與慈悲~桑傑年巴仁波切

晚上好,非常高興又看到你們大家。首先,能夠見到所有這些法友們,其次我能夠與你們分享一些佛法知識,這一切總是那麼非同凡響。

我們都是佛法修行人,但僅僅是一個修行人並不足夠。你們之中有一些可能是非常老資格的修行人了,還有一些也許只是新人,但我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要證悟,為了從這些不必要的痛苦與悲傷之中解脫出來。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追隨佛陀的原因,我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你才想要成為佛教徒,追隨佛陀,追隨佛陀的指示與教誨,並且你願意犧牲所有的一切來利益無量的,仍然徘徊在輪回的痛苦與悲傷之中的有情眾生。

當我想到我自己的悲傷與痛苦時,那是很痛苦的。所以,我也能夠想到他人的痛苦,從數量上比我要多得多。當我不斷追憶他人的悲傷、痛苦、苦難時,與他們這些相比,我自己的悲傷與痛苦幾乎微乎其微。所以,這就是我們開始修行佛法的原因,不是嗎?

佛法是非常深奧的,為什麼它如此深奧?是因為我們的心太迷亂了,因此我們說佛法是如此深奧。我無法修行,因為佛法太深奧了;我無法禪修,因為佛法太深奧了;我無法理解佛陀的教授,因為它太深奧了。禪修太難了,佛法修行太難了,也許下輩子再修吧。

所以,對我們來說,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障礙與阻撓,讓我們無法走上正道,讓我們缺失正確的佛法指引者,無法精進與努力,缺少可以依賴的完美精神夥伴,缺少佛法的教授與指示;因為所有這些障礙,行者無法成功完成自己的修行,然後你說我有太多的障礙。

因此,我認為我們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只是假裝說:我是一個佛法修行人,我追隨著佛、法、僧三寶。但是,我們卻不去實踐那些珍貴法教。佛陀的法教仍然存在著,精神上師們也仍然存在著,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缺乏實踐。因此,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去實踐和運用佛法尤為重要。所以,今晚我要開示的主題就是:無常與慈悲,這兩點是佛法最根本的原則基礎。

空性,覺察自己的心念,的確很難。當你說,這些很難時,我贊同,確實很難。但是,你從來不會說無常的修持很難,你總說那很簡單,對此我並不贊同,其實它比空性更難。對我來說,我認為空性相當簡單,但是要建立修行上如此堅固穩定的基礎卻相當困難。

因此,你應當要思考,你如何開始自己的修行,你又是如何開始成為一個修行人的?你說,我是一個佛教徒,但是佛教徒是怎樣的呢?佛教徒的特徵是什麼呢?所以,當你分析這點時,卻發現自己的基礎幾乎為零。

因此,無常的修持是很難的,這就是為何你無法建立起對無常的認識與體驗,也正因為這點,你接下來所做的所有修持都經常以失敗告終。

尤其談到金剛乘的修行,這些高階的密續灌頂,高階的密續教授,高階的密續禪修、觀想等等,從一方面來說這些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佛法修持是非常系統、有次第的,你必須從一個正確的起點開始。所以,我現在試圖要說的就是無常。過去偉大的修行者們都是從修持無常開始,特別是噶當派傳承,噶當派傳承所有的大師們,阿底峽尊者以及他的弟子們都非常強調無常的修持。這些都很感人,很有利益,很特別。因此,我現在試著告訴你們的是,對無常的認識與理解是佛法及佛法修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