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妙欲

在金剛乘佛教中,五妙欲供被視為手持五欲供的五大供養天女。五妙欲是最為精妙的組合,可以吸引或迷住色、聲、香、味、觸五種感官。

在傳統上,五欲供的形式如下:

1)鏡子表示“色”;
2)琴、鐃鈸或鑼表示“聲”;
3)焚香或盈滿香料的海螺表示“香”;
4)水果表示“味”;
5)綾羅表示“觸”。

無妙欲的各種排列:寶鏡或金輪(色)在中央,然後是聲供(鐃鈸或琴)、香料(海螺)、水果和絲綢。較小的圖像畫有寶鏡、鐃鈸和鑼、海螺、水果、花及絲絹。

作為令人感官愉悅的器物,它們作為供物主要是敬獻給善相和世系大師的。此時,它們象徵著取悅獲得圓滿的一種欲望,就施主而言,則代表著它們斷欲的一種姿態。早傳統上,它們被放在神祗的蓮花座或寶座下,與供碗組合在一起。

但他們也可畫成單獨的象徵物或是雲生天神的手持器物。在眾多的佛教儀式中,這五種象徵性供物經常作為供品敬獻給住持喇嘛。此時,一般是一面鏡子或一個小金輪、一對鐃鈸、香或一個海螺、一盤新鮮水果或糖果及一塊絲綢。五欲供或其他組成的吉祥符號也可花在許多一事中象徵性使用的長方形“紮嘎裡”

酥油花
造型極為精美細膩,色彩豔麗,也是由五欲供及其他各組供物組成,用於一些毒液的儀式或節日。早在巨額寫節日中令人印象最深的示每年舉行的“大祈願法會”每逢此時,製作最優秀的酥油花。酥油花與錐形供物“朵瑪”形狀相似,一般高達十多英尺,是幾周艱辛勞動的成果。

1)色(梵文:rupa;藏文gZugs)

鏡子代表色(識)和五大中的空。鏡子清晰、武俠明亮,真實無誤地反映一切圖像。無論反映出美醜,還是天生的善與後天的惡,鏡子都不會加以評判。鏡中出現的圖像絲毫不會受到影響,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形和改變。同樣,純識覺也不會受到鏡中出現和反射出的美醜之物及思想的善中庸或惡的影響。

2)聲(梵文Lshabda;藏文:sGra)

琴或一對鐃鈸把音樂欣賞比作能聽到令人愉悅之聲的聽覺器官,偶爾也會畫上一對鑼或一支笛子。在傳統上,琴被畫成中亞和漢地的四弦琴或五弦琴。琴體呈梨狀,由一個精製的錐形指板和旋軸箱組成,旋軸箱的形狀宛如神話中的神獸或神鳥。琴體通常畫成左斜擺放在鏡子後面與演奏時的位置相仿。

在繪製鐃鈸時,他們經常被畫成一對對稱擺放的金屬碗,兩個碗中放有一對木槌、布圈墊在其底部以減少敲擊產生的共鳴。中國的鑼和蒙古的鑼可能是這些象徵物的原型,它們出現在後期的藏族藝術之中。

3)香(梵文:gandha;藏文:Dri)

焚香、香爐或盈滿香料的海螺在傳統上都代表著味覺。松柏葉末是藏香最主要的成分,通常放在炭火盆或尼制香爐中焚燒。藏線香是手工製成的,是用松柏葉枝碎末與各種成分混合而成,其中有中藥草、藏紅花、檀香、乳香、蘆薈、麝香和其他香料。集根筆直的綫香或用黃色棉線捆在一起的把香,常被畫成插在盈滿穀物的碗中或穀物盒中,嫋嫋燃燒。在傳統上,松柏葉枝也常被畫成在香爐中燃燒。

依傳統建在寺廟屋頂或廟門附近。戶外神香爐灶是用混有白粉水的泥土砌成,形狀與佛塔相仿。更常使用的是室內木制香爐。這種長方形盒子的較低處有一個金屬盤,香平放在盤中的一層香灰上,然後點燃。

4)味(梵文:rasa;藏文:Ro)

新鮮水果在傳統上被畫成美味可口的味覺供,放在供碗的左側或右側。它們經常被畫成三種圓形水果,構成一個三角形。這三種水果看呢過分枝于同一帶葉的莖條,代表著三寶(佛、法、僧)、三世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或漢地“富樹果”(多產、成長、成熟)。這三種水果通常被畫成梨狀, 梨是長壽和長生不老的象徵。香櫞是財富和富足的象徵。

味供可以呈朵瑪狀,朵瑪是用手工從模子中刻出的青稞麵團,這種朵瑪更具體地指的是供奉怒相神的朵瑪。

5)觸(梵文:sparsha;藏文:Reg-bya)

彩色絲帶無疑代表著觸覺。絲綢柔軟光滑,被視為一切織物中最令人賞心悅目、使人產生無拘無束之感的織物。披掛在供碗中間的碗蓋上結成上旋的飾狀絲綢供物可以是白、黃、紅、綠、藍五彩彩虹中的任何一種,與五大和五佛相符與特定神靈所屬的佛部相符。成捆的多彩絲綢、絲綢卷或鳥翎束也可被解釋稱畫的觸覺。